投稿人: 伍洁莹 | 审核人: 戴安 | 日期: 2019-12-02
研究大纲
研究表明,语言能力对于少数群体适应新环境尤为重要。一方面,移民迫切需要迅速掌握新的语言;另一方面,移民需要维持自己的母语,因为母语给予他们一种熟悉感和身份认同。因此,这篇文章探讨在美国以英语为主流的社会中国移民家庭维持母语的态度与认知。
研究方法
这篇论文采取「质性访谈」(qualitative interviews) 与「参与观察」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这两种研究方法来研究父母与子女在家里的母语使用与维持。访谈对象主要来自于费城的18个中国移民家庭。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受访的中国父母非常注重于孩子的母语传承,而且大部分受访的第二代华裔的母语维持一定的水平,可是这些“华二代”年幼时在主要的社会环境下还是更偏向于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大部分访谈案例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中文水平不太满意,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这打击孩子对使用中文的信心。父母也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帮助孩子学习中文,但是华二代不太愿意学习中文。父母归咎于社会没有积极的语言态度来支持母语学习;此外,华二代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忘记中文,而且为了与同学朋友交流,偏向于使用英文。
结论于实际影响
这篇文章描述了第二代华裔对于母语的学习态度与经历。华二代自幼在移民家庭里长大,在美国开学的时候,会面临学习英语的许多挑战与适应问题。然而,一旦他们掌握了英语后,他们会偏向于使用英语作为主要的语言。另一方面,除了语言偏好和转换成为英语,大部分受访的华二代的母语维持一定的水平,主要是因为中国家庭支持母语的传承,并着重于提高孩子的母语水平,以至于维持家庭凝聚力,身份认同以及学业进修。作者认为,母语的维持,对于孩子的身份认同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仅仅靠父母自身教育孩子母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父母,老师还有社会重视少数语言的教育,把母语视为社会资源而非劣势,孩子才会享受学习母语并且以双语为傲。
原文: Zhang, D. (2004). Home language maintenance among second generation Chinese American children. Working Papers in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19(2), 33-53. Retrieved fro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cholarly Commons website: https://repository.upenn.edu/wpel/vol19/iss2/2/.
Photo credit: https://www.pexels.com/photo/art-balloon-celebration-chinese-lanterns-348601/